环保金融化的发展趋势_新闻资讯_福流控股
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环保金融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8-04-05

环保金融化趋势明显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环保金融化,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金融产业不发达,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国家金融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这些国家都高:一方面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发达程度与他们相比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我们的金融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占比远超过他们----2016年我国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是8.4%,欧美日通常在6~7%之间,我们高出他们大约1到2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从我们的感触看,就是各类产业与金融的深度交错,包括我们环保产业。因此,环保金融化,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解释:一方面是指金融资本与环保产业的深度结合并推动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指环保企业本身涉足金融产业,形成产融结合的集团化企业。这两个趋势都非常的明显。

首先我们看金融资本向环保行业的渗透。金融资本对环保行业在近几年特别青睐,背后的原因,我们在第一篇关于节能环保行业为什么这么火热的分析里面有提到过: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环保行业作为政策鼓励性产业出现,资本自然会追逐政策红利。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环保行业的项目通常以长周期的特许经营形式出现,经营期间收益非常稳定,这对于抵御经济下行风险来说具备天然的优势,所以大体量资金非常青睐环保产业。

环保金融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金融资本与环保产业的深度结合并推动行业的发展,二是环保企业本身涉足金融产业,形成产融结合的集团化企业。

金融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模式

我们总结了下,目前金融资本参与环保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最常见的是传统的借贷模式,典型的比如银行贷款,主要参与机构包括银行、信托、资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以固定收益的模式,向环保项目提供各类贷款支持,获取利息。

借贷模式的本质是债权,因此衍生出债券模式,由于环保产业的特性,通常我们都会把针对具体项目的债券界定为绿色债券。

基金投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又可以分化为直投项目和投资企业----前者指基金将资本直接投向具体落地的环保项目,典型的比如PPP基金;后者指基金以向看好的环保企业提供资本支持,企业再对资本进行支配,典型的比如大量的环保类VC/PE基金。PIPE基金在环保产业中几乎还没有出现,但我们认为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单一提供资金,或者再加上浅层资源整合都无法帮助企业更快的发展的时候,就会有企业寻求更加深度的与有实力的机构合作,双方共同管理公司、发展产业,具备资本与产业双重能力的金融机构利用PIPE基金模式推动行业发展、创新模式指日可待。

产业投资则是金融资本巨鳄在寻求的另一种模式,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产融结合模式。通常VC/PE投资的要点是如何在短期内获得合适的收益并退出,因此以参股为主要形态,而产融结合模式则是金融资本凭借自身的金融优势,直接打造对应的产业形态,对所投入产业是绝对控股并直接经营,在这些具体板块更像是一个产业公司而不是一家金融公司,典型的比如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中国水环境集团等等。这类企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家典型的环保企业,但其背后的投资逻辑与VC/PE相差非常大,主要依靠产业长周期运营盈利,而VC/PE则追求相对较短时间内的退出并获得良好收益。

总体来说,由于金融资本的大量介入,环保行业内创新了投运分离等新的商业模式,对环保资产属性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大体量资金的避险需求甚至直接将稳健的环保资产视为金融属性强烈的金融资产。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环保产业的收益稳定则意味着风险较低,对应另一种说法就是收益较低,且成长性存疑,所以尽管概念红火,但是环保企业的市值其实并不那么高,即使行业龙头,放在资本市场上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概念相比,显得差距巨大。深度了解环保产业的人都知道,典型的环保产业的估值往往采用现金流折现方式就可以完成,这导致行业内的并购、估值往往是“钱买钱”的游戏,传统的PE、PB估值模式往往仅作为参考,估值自然不会很高。尽管如此,避险功能以及PreIPO的诱惑仍然让金融资本对环保产业异常的关注。

由于金融资本的大量介入,环保行业内创新了投运分离等新的商业模式,对环保资产属性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大体量资金的避险需求甚至直接将稳健的环保资产视为金融属性强烈的金融资产。

环保产业自身的金融化实现的途径

相比于金融资本向环保产业的渗透,环保企业自身的金融化趋势相对而言要弱势一些,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后,才开始逐步呈现良好的势头。环保企业借助金融资本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新的基本模式,稍微具有一点行业规模的企业,都在利用金融手段建立自己的优势。典型的例如光大国际、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等等。

环保产业自身的金融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产业基金模式:这种模式里,环保企业通常会与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合作,环保企业作为LP(有限合伙人),专业基金管理机构(环保企业也可以自己成立基金管理机构)作为GP(普通合伙人),通过环保企业的担保、出资、劣后等各种形式形成杠杆,加强环保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扩大企业投资能力(项目直投),或者并购其他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市场、人才等(并购基金),这也是产业基金目前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并购类基金和PPP基金(或类似)。

融资租赁模式:由于环保产业的收益率较低,且投资拉动形态明显,因此主流环保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很大,缓解资金需求成为环保企业的常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融资租赁、保理等金融业务在环保行业中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典型的例如通过融资租赁模式,主要设备通过租赁方式获得,一方面降低企业在投资阶段大量资金的一次性支出,另一方面企业的净利润获得一定的提升,财报更加靓丽,有助于其他融资方式的展开。

再融资模式:如前文所述,环保项目的收益周期过长,项目的投资收回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环保企业在投资完成后需要较长的周期来收回成本,在项目前几年甚至是亏损的,而投资拉动模式又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等待,因此企业利用现有项目的再融资成为快速回笼资金的另一种选择。常见的模式是通过ABS实现资产证券化,将项目未来的特许经营期内收益证券化,典型的例如首创股份最近发行的“中信证券-首创股份污水处理PPP项目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类似的产品包括房地产的REITS等等都已经非常成型,但在环保行业内属于刚起步。

常规的IPO、定增等金融手段我们就不探讨了(基本上,行业内像模像样的企业都已经上市或者正在上市的路上)。此外,我们估计,大型的企业可能推进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的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通过对冲模式降低风险等等其他产业内的流行金融手段也将逐步在行业内展开。

尽管环保企业的金融化手段近期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本质上都是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利用效率,例如发行基金、债券等等,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ABS的本质也在于快速回笼获得更多的资金),加大杠杆;或者是降低资金的支出量,例如融资租赁等等。

而PPP模式,尤其是流域治理、土壤治理等大体量资金投入的PPP环保项目的火热,让环保企业比任何时候都缺钱。需求对供给端的影响正在逐步释放,环保企业的金融创新能力将越来越重要。

环保企业的金融化在本质上都是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利用效率,比如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和降低资金的支出量。

环保金融化对行业的整体影响

环保金融化,无论从金融端来看,还是从环保端来看,对行业的整体影响都是比较大的,金融的加入让整个行业的资产属性获得了重新的评估,同时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环保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并演变成环保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资本运作能力成为行业内企业的新竞争要素。可以说,不懂金融,不会借力金融的环保企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将举步维艰甚至面临淘汰。